杭州薺薴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杭州薺薴 | 中藥圖典 |
杭州薺薴 Hánɡ Zhōu Qí Nínɡ |
|
---|---|
別名 | |
功效作用 | 發(fā)表;祛暑;和中;解毒。主感冒;咽腫;中暑;嘔吐;消化不良;陰癢;皮膚瘙癢 |
英文名 | Hangchow Mosla |
始載于 | 《中國植物志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平 |
藥味 | 辛 |
【出處】 始載于《中國植物志》。
【拼音名】 Hánɡ Zhōu Qí Nínɡ
【英文名】 Hangchow Mosla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杭州薺薴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osla hangchowensis Matsuch.[Orthodon hangchowensis(Matsuda)C.Y.Wu]
采收和儲藏:6-8月采收全草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 杭州薺薴,一年生草本,高50-60cm。莖直立,四棱形,被短柔毛及腺點。葉對生,葉柄長0.5-1.4cm,被短柔毛和腺點;葉片披針形,長1.5-4.2cm,寬0.5-1.3cm,先端急尖,基部寬楔形,邊緣具疏鋸齒,兩面均被短柔毛和腺點。輪傘花序2花,在主莖及側(cè)枝上組成機生的假總狀花序,長1-4cm,密花有時排列不甚緊密;苞片大,覆瓦狀排列,寬卵形或近圓形,長5-6mm,寬4-5mm,先端急尖或尾尖,下面具腺點,邊緣具睫毛;花萼鐘形,長約5mm,先端急尖或尾尖,下面齒腺點,邊緣具睫毛;花萼鐘形,長約3.5mm,外被疏柔毛,萼齒5,后齒略長;花冠紫色,為花萼長之3倍,長約1cm,外面被短柔毛,上唇微缺,下唇3裂,中裂片大,圓形,內(nèi)面被短柔毛,側(cè)裂片較小,卵形;雄蕊4,后對能育,微伸出,花絲無毛,花藥2室,藥 隔明顯,前對不育;子房4裂,花柱基生,柱頭2裂。小堅果球形,淡褐色,具深窩點?;ㄆ?-8月,果期7-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路旁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杭州。
【性狀】 性狀鑒別,莖呈細方柱形,多分枝,長20-42cm,表面灰綠色或紫色,被向下柔毛,質(zhì)脆。葉對生,卷曲皺縮,展平后呈披針形,長1.5-4.2cm,寬0.5-1.3cm,兩面有短柔毛及腺點?;ǘ喟櫩s成團,花冠淡紫色。小堅果類球形,表面褐色,有網(wǎng)狀皺紋。氣香,味辛、涼。
【化學成份】 從全草揮發(fā)油中分得28個成分,已鑒定出11個成分:α-側(cè)柏烯(α-thujene),β-月桂烯(β-myrcene),檸檬烯(limonene),對-聚傘花素(p-cymene),α-側(cè)柏醇(α-thujylalcohol),芳樟醇(linalool),4-松油醇(terpinenol-4),香荊芥酚(carvacrol),百里香酚(thymol),丁香酚(eugenol)和α-香柑油烯(α-bergamotene)。
【性味】 味辛;性平
【功效與作用】 發(fā)表;祛暑;和中;解毒。主感冒;咽腫;中暑;嘔吐;消化不良;陰癢;皮膚瘙癢
【用法用量】 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或蒸餾液洗。
【各家論述】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有發(fā)汗解表、和中利濕的功能。用于暑濕感冒、惡寒發(fā)熱無汗、腹痛、吐瀉。
【摘錄】 《中華本草》
|
關于“杭州薺薴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