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濕下注
A+醫(yī)學百科 >> 寒濕下注 |
寒濕下注致病則阻滯陽氣的運行,血流不暢,發(fā)生肌膚疼痛、關節(jié)攣痹等癥 病癥,由于濕困脾胃,損傷脾陽,或患者平素脾腎陽虛而致水飲內(nèi)停??梢?a href="/w/%E7%95%8F%E5%AF%92" title="畏寒">畏寒肢冷、腹脹、泄瀉或浮腫等癥。
目錄 |
寒濕下注的原因
寒濕下注的診斷
臨床表現(xiàn) 腿病,骨關節(jié)疼痛,不渴屈伸,而且有時會腫痛。
寒濕下注的鑒別診斷
1、行痹:肢體關節(jié)走竄疼痛,痛無定處,有時兼有寒熱,舌苔黃膩、脈浮。
2、痛痹:遍身或局部關節(jié)疼痛,痛有定處,得熱稍緩,遇冷則劇,苔白脈弦緊。
3、著痹:關節(jié)酸痛、肌膚麻木、痛有定處,陰雨風冷每可使其發(fā)作,苔白膩,脈濡緩。
臨床表現(xiàn) 腿病,骨關節(jié)疼痛,不渴屈伸,而且有時會腫痛。
寒濕下注的治療和預防方法
配方: 川芎15克,白芷15克,鳙魚頭1個,生姜、蔥、鹽、料酒各適量。
制法: 將川芎、白芷分別切片,與洗凈的鳙魚土起放入鍋內(nèi),加姜、蔥、鹽、料酒、水適量,先用武火燒沸后,改用文火燉熟。
用法: 佐餐食用,每日1次。
【炒蛇片】
配方: 烏蛇1條。
制法: 將烏蛇去皮、內(nèi)臟,洗凈,切成薄片。燒熱鍋,放入油,燒至油七成熱時,將蛇片倒入鍋內(nèi)翻炒,至蛇片八成熟時,加鹽、黃酒、蔥段、姜片,繼續(xù)翻炒至熟透。
功效: 祛風散寒,除濕通絡。
用法: 佐餐食用。
參看
出自A+醫(yī)學百科 “寒濕下注”條目 http://www.31365zzz.com/w/%E5%AF%92%E6%B9%BF%E4%B8%8B%E6%B3%A8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
關于“寒濕下注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