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穴手紋診治/手針療法
醫(yī)學(xué)電子書 >> 《手穴手紋診治》 >> 手穴常用治療方法 >> 手針療法 |
手穴手紋診治 |
|
手針療法是手穴治療中應(yīng)用最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。手針療法與耳針療法、頭針療法相似。都可通過針刺局部的穴位,達到治療全身疾病的目的。手針與全身其它部位的針刺療法相同,就是用銀或不銹鋼制成的細針(毫針)在手部穴位上進行一定的刺激,或用較粗的三棱針在手穴上點刺放血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這種方法具有簡單、方便、靈驗、經(jīng)濟的特點,深受患者的歡迎。
一、手穴進針方法
手部皮膚較厚且松弛,皺折多,皮下肌肉脂肪少,骨質(zhì)多,皮下神經(jīng)末梢分布廣泛。因此,手部穴位進針較難,且患者痛覺明顯。這就要求醫(yī)生熟悉手部穴位的解剖,針下明了。針刺時用右手的拇、食二指,或拇、食、中三指挾持針柄,左手拇、食二指挾起皮膚,使穴位皮膚充分隆起,然后斜刺或直刺進針。如果皮膚松弛皺折多的部位,可用左手拇、食指將穴位部皮膚撐開,再行進針。
二、進針方向、角度和深度
手穴進行的方向為直刺,斜刺,橫刺和透刺。
直刺——針身與皮膚呈90°角,一般針刺較深、皮下肌肉、脂肪較多,或關(guān)節(jié)縫之間。直刺手穴一般用0.5~2寸的毫針即可。
斜刺——針身與皮膚呈30~60°角刺入,斜刺多適用在掌指關(guān)節(jié),指節(jié)頭、指尖等部位,可用毫針。
橫刺——針身與皮膚呈15°角,也叫沿皮下刺入。術(shù)者左手拇、食指捏起皮膚,直刺或斜刺迅速進入皮下,然后再沿要求的角度進針。
透刺——透刺是手針常用針法,具有療效高、用穴少的特點。透刺要注意進針穴位的解剖部位,把握進針深度,針刺時要詢問病人的感覺和注意病人的表情。如合谷透后溪、合谷透勞宮,中渚透液門等。
點刺——用三棱針在指尖或手的其它部位迅速點刺放血,為淺刺法。方法是用左手拇指、食指捏起穴位皮膚、右手拇、食指持針,速刺速去。然后用拇、食二指輕輕擠出幾滴血。刺后注意用消毒干棉球擦拭。此法適用于熱病,急癥。
三、手穴使用的基本手法
手穴使用的手法與身體其它部位的針法相似,只是因手穴多為淺刺,用針宜短,一般1寸左右的毫針即可。又因手部皮下神經(jīng)末梢分布廣泛,痛覺明顯,宜快速刺入皮下,然后尋覓針感。手部骨質(zhì)多,進針要明確穴位下部位的解剖。
1.提插法:在針按一定的角度,方向刺達一定的深度后,用右手拇、食二指捏住針柄,將針反復(fù)地上下提插,尋覓針感,直待氣至。
2.捻轉(zhuǎn)法:針刺達到一定的角度、方向、深度時,醫(yī)生用右手拇指、食指持針,一左一右地來回捻動,頻率要快,這是一種為加強針感,催針導(dǎo)氣的手法。在此基礎(chǔ)上,如捻轉(zhuǎn)數(shù)下,再突然放開,拇、食指似飛鳥展翅狀,這種手法為鳳凰展翅法。
以上兩種手法常結(jié)合運用,為提插進退捻轉(zhuǎn)法。適用于虎口、手背上某些穴位。
3.刮針法:進針后,用左手拇、食指輕捏針身與皮膚上,使之因定,右手拇指抵壓針柄頂端,用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刮針柄;或用右手拇、食指作一環(huán)弓狀從下向上方向彈針柄,使之振動,從而增強或擴散針感,即彈針刮柄法。
4.震顫法:進針后,將針在穴位的即定深度內(nèi),上下提插,快速搗動,使針身產(chǎn)生震顫,此手法亦稱搗針震顫。此手法切忌深搗、猛搗。
四、手針異常情況及處理
手針一般不會出現(xiàn)大的異常情況,但手部皮下末梢神經(jīng)分布細密,故進針時一般較痛,進針后的感應(yīng)多為痛、酸、脹、麻、沉等幾種。手針的感應(yīng)和刺激強度要適當(dāng),術(shù)前做好思想工作,讓病人有精神準備,以免暈針。又因手部皮下脂肪少、骨質(zhì)多,用力要適當(dāng),不宜猛插、猛搗,以防彎針、折針。捻轉(zhuǎn)時,不宜用力過猛,須防纖維組織纏繞,以免引起疼痛或滯針。如出現(xiàn)暈針,立即停止針刺,迅速出針,讓病人在床上平躺。如昏迷用拇指尖捏掐人中、合谷等穴。出現(xiàn)彎針按著彎針的角度緩緩將針拔出,折針時要采用外科手術(shù)取出,防止損傷大的血管、神經(jīng),防止局部感染。滯針時,按著捻轉(zhuǎn)的逆行方向緩緩?fù)酸?、出針?/p>
參看
手穴常用治療方法 | 點刺放血療法 |
關(guān)于“手穴手紋診治/手針療法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