檵花根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檵花根 | 中藥圖典 |
檵花根 Jì Huā Gēn |
|
---|---|
別名 | 檵花根、土降香 |
功效作用 | 治咳血,腹痛泄瀉,脫肛,肢節(jié)酸痛,白帶,產(chǎn)后惡露不暢,跌打吐血,齒痛。 |
英文名 | root of Chinese Loropetalum |
始載于 |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脾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、大腸經(jīng) |
藥性 | 溫 |
藥味 | 苦、澀 |
《中藥大辭典》:檵花根
【出處】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 Jì Huā Gēn
【藥理作用】 ①對子宮的作用
根的煎劑對大鼠、小鼠、豚鼠及家兔的離體子宮均有興奮作用,使子宮的擺動、張力增加。給母大鼠口服根煎劑20克/公斤,連續(xù)3周,對由它哺乳之仔鼠的生長發(fā)育、體重并無影響。
②對血管的作用
在離體灌流試驗(yàn)中,根的煎劑能擴(kuò)張大鼠后肢血管,并對抗組織胺引起的水腫;此作用可能系由其中所含鞣質(zhì)所致。葉的合劑外用于狗的破裂血管,有止血作用。
【毒性】 家兔口服根的煎劑12~25克/公斤,連續(xù)3天,對BSP潴留率無明顯影響;小鼠腹腔注射半數(shù)致死量為54克/公斤,故煎劑毒性很小。
【性味】 《閩東本草》:"性微溫,味苦澀。"
【歸經(jīng)】 《閩東本草》:"入肝、胃、大腸、腎四經(jīng)。"
【功效與作用】 治咳血,腹痛泄瀉,脫肛,肢節(jié)酸痛,白帶,產(chǎn)后惡露不暢,跌打吐血,齒痛。
《閩東本草》:"健脾化濕,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。治骨節(jié)風(fēng)疼,四肢酸軟,腹痛泄瀉。"
【附方】 ①治咳血:檵木根四兩,水煎服。(《江西草藥》)
②治脫肛:檵木根一兩,豬直腸五寸。燉湯,第一次喝湯;第二次連湯及腸內(nèi)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③治婦女白帶:檵花根二至三兩。切片,露七個晚上后,入鍋內(nèi)焙干,再用酒炒三次,同未生過蛋的雌雞一只(去腸雜),酌加紅糖燉熟,分兩、三次服(喝湯食肉)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④治產(chǎn)后惡露不暢:檵花細(xì)須根四至五兩。加水煎汁沖黃酒一斤,紅糖六兩,產(chǎn)后第二日起早晚飯前分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
⑤治跌打吐血:檵花根或葉,煮豬精肉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⑥治齒痛:檵木根一兩,雞、鴨蛋各一枚,煮熟,兌紅糖二兩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【摘錄】 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檵花根
【出處】 出自《福建民間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 Jì Huā Gēn
【英文名】 root of Chinese Loropetalum
【別名】 檵花根、土降香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金縷梅科植物檵木的根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oropetalum chinense( R. Br.) Oliv.
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凈,切塊,曬干或鮮用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 檵木,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約1-4m。樹皮深灰色;嫩枝、新葉、花序、花萼背面和蒴果均被黃色星狀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2-3mm;托葉早落;葉片革質(zhì),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1.5-6cm,寬0.8-2cm,先端短尖頭,基部鈍,不對稱,全緣?;?-8簇生小枝端,無柄;花萼短,4裂;花瓣4,條形,淡黃白色;雄蕊4,花絲極短,花藥裂瓣內(nèi)鄭,藥隔伸出成刺狀;子房半下位,2室,花柱2,極短。木質(zhì)蒴果球形,長約1cm,褐色,先端2裂。種子2,長卵形,長4-5mm?;ㄆ?-5月,果期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常生于向陽山坡、路邊、灌木林、丘陵地及郊野溪溝邊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我國中部、南部及西南各地。
【性狀】 性狀鑒別,根圓柱形、拐狀不規(guī)則彎曲或不規(guī)則分枝狀,長短粗細(xì)不一。一般切成塊狀,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,具淺縱紋,有圓形的莖痕及支根痕;栓皮易呈片狀剝落而露出棕紅色的皮部。體重,質(zhì)堅(jiān)硬,不易折斷,斷面灰黃色或棕紅色,纖維性。氣微,味淡、微苦澀。
【藥理作用】 1.對子宮的作用:根的煎劑對大鼠、小鼠、豚鼠及家兔的離體子宮均有興奮作用,使子宮的擺動、張力增加。給母大鼠口服根煎劑20g/kg,連續(xù)3周,對由它哺乳之仔鼠的生長發(fā)育、體重并無影響。
2.對血管的作用:在離體灌流試驗(yàn)中,根的煎劑能擴(kuò)張大鼠后肢血管,并對抗組織胺引起的水腫;此作用可能系由其中所含鞣質(zhì)所致。葉的合劑外用于狗的破裂血管,有止血作用。
【毒性】 家兔口服根的煎劑12-25g/kg,連續(xù)3天,對BSP潴留串無明顯影響;小鼠腹腔注射半數(shù)致死量為54g/kg,故煎劑毒性很小。
【性味】 味苦;澀;性微溫
【歸經(jīng)】 肝;脾;大腸經(jīng)
【功效與作用】 止血;活血;收斂固澀。主咯血;吐血;便血;外傷出血;崩漏;產(chǎn)后惡露不盡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;跌打損傷;泄瀉;痢疾;白帶脫肛
【用法用量】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研末敷。
【附方】 ①治咳血:檵木根四兩,水煎服。(《江西草藥》)②治脫肛:根木根一兩,豬直腸五寸。燉湯,第一次喝湯;第二次連湯內(nèi)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③治婦女白帶:根花根二至三兩。切片,露七個晚上后,入鍋內(nèi)焙干,再用酒炒三次,同未生過蛋的雌雞一只(去腸雜),酌加紅糖燉熟,分兩、三次服(喝湯食肉)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④治產(chǎn)后惡露不暢:檵花細(xì)須根四至五兩。加水煎汁沖黃酒一斤,紅糖六兩,產(chǎn)后第二日起早晚飯前分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⑤治跌打吐血:檵花根或葉,煮豬精肉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⑥治齒痛:檵木根一兩,雞、鴨蛋各一枚,煮熟,兌紅糖二兩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【摘錄】 《中華本草》
|
關(guān)于“檵花根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