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舌草
A+醫(yī)學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牛舌草 | 中藥圖典 |
牛舌草 Niú Shé Cǎo |
|
---|---|
別名 | 羊蹄、齒果羊蹄、羊蹄大黃、土大黃、牛舌棵子、野甜菜;土王根、牛舌頭棵、牛耳大黃 |
功效作用 | 搗爛敷乳房紅腫。 |
英文名 | |
始載于 | 《江蘇藥材志》 |
毒性 | |
歸經 | |
藥性 | |
藥味 |
牛舌草
bugloss
目錄 |
《基本信息》
【藥名】牛舌草
【別名】羊蹄、齒果羊蹄、羊蹄大黃、土大黃、牛舌棵子、野甜菜;土王根、牛舌頭棵、牛耳大黃
【科屬分類】藜科
【拼音】niu she cao
【拉丁文名】Folium Fumicis Dentati
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】Rumex dentatus L.
紫草科(Boraginaceae)狼紫草屬(Lycopsis)和藍薊屬(Echium)植物。為一年生纖弱草本,高40公分(16吋),被剛毛;葉緣細齒裂;花小,鮮藍色,管狀,口部裂開,喉部具白毛。簇生,似小簇的花冠筒半當中具帶紋的半閉的毋忘我花。遍布歐洲,見于田野和沙質地上,已在北美東部歸化。蝰蛇牛舌草(E. vulgare,即普通藍薊)亦稱藍鬼草、藍草,高90公分(35吋),被粗毛,花鮮藍色,分布歐洲,已在北美歸化。紫色蝰蛇牛舌草(E. lycopsis,即地中海藍薊)或稱車前狀藍薊(E. plantagineum),產于地中海地區(qū),近似上種,但花較大而短,毛較柔軟,是一種庭園花卉。
《中藥化學成分》
齒果酸模根和葉中含結合及游離的大黃酚(chrysophanol),大黃素(emodin),蘆薈大黃素(aloe-emodin)[1],大黃素甲醚(physcion)[2],植物甾醇(phytosterol),植物甾醇酯
(Phytosteryl este)和游離脂肪酸(free fatty acid)[3]。
《功用與主治》
【考證】出自《江蘇藥材志》
【性味】苦;性寒
【功效分類】清熱解毒藥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-1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?! ?/p>
《環(huán)境與分布》
【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】生于路旁或水邊。
【采收和儲藏】4~5月采葉,鮮用或曬干。
【資源分布】分布于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江蘇、浙江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等地。
《植物形態(tài)》
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。莖直立,高1m左右,多分枝,表面有溝紋。葉互生;基生葉有葉柄,莖生葉則具短柄;托葉鞘膜質,常破裂;葉長圓形,長5-10cm,先端鈍或尖,基部圓形或心形,邊緣略呈波狀?;ㄐ驁A錐狀頂生,通常具葉,花簇呈輪狀排列于枝的葉腋;花兩性;花被片6,2輪,黃綠色,宿存;花?;坑嘘P
節(jié),雄蕊6,排列成3對,花絲細弱,花藥基部著生;子房具棱1 室,花柱3,柱頭細裂,毛刷狀?;ū宦褷睿榷思?,具明顯網紋,各生一卵形或長圓形瘤狀突起,內花被片果期增大。瘦果三棱。
《生藥材鑒定》
性狀鑒別 葉枯綠色,皺縮。展平后基生葉具長柄,葉片矩圓形或寬披針形,如牛舌狀,長4-8cm,寬1.5-2.5cm,全緣,頂端鈍圓,基部圓形;莖生葉較小,葉柄短,葉片披針形或長披針形;托葉鞘膜質,筒狀。氣微,味苦、澀。
【藥材基源】為蓼科植物齒果酸模的葉。
《出處》
《中華本草》
|
關于“牛舌草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