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背葉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白背葉 | 中藥圖典 |
白背葉 Bái Bèi Yè |
|
---|---|
別名 | 野桐、葉下白、白背木、白背娘、白樸樹(shù)、白帽頂、白膜葉、白鶴葉、白面戟、白面風(fēng)、白桃葉 |
功效作用 | 清熱;解毒;祛濕;止血。主蜂窩組織炎;化膿性中耳炎;鵝口瘡;濕疹;跌打損傷;外傷出血 |
英文名 | Leaf of Whitebackleaf Mallotus |
始載于 | 《南寧市藥物志》 |
毒性 | 無(wú)毒 |
歸經(jīng) | 脾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 |
藥性 | 平 |
藥味 | 苦 |
大戟科。野桐屬。小喬木或灌木,高2-3米,小枝,葉柄均被白色密毛。葉互生,寬卵形,長(zhǎng)5-10厘米,寬3-9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寬楔形。圓形穗狀花序生枝頂,雄花在上,雌花在下。蒴果球形,密生軟刺,星狀柔毛,白色。種子黑色,近球形。
種子含油,油脂植物,莖皮又提供纖維。
【別名】白桐、秋桐、野桐、葉下白、白背木、白背娘、白樸樹(shù)、白帽頂
【來(lái)源】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Mallotus apelta (Lour.) Muell.-Arg.以根及葉入藥。根全年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葉多鮮用,或夏、秋采集,曬干研粉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微苦、澀,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根:柔肝活血,健脾化濕,收斂固脫。用于慢性肝炎,肝脾腫大,子宮脫垂,脫肛,白帶,妊娠水腫。葉:消炎止血。外用治中耳炎,癤腫,跌打損傷,外傷出血。
【用法用量】根0.5~1兩;葉外用適量,鮮葉搗爛敷或干葉研粉敷患處。
【摘錄】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
|
出自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“白背葉”條目 http://www.31365zzz.com/w/%E7%99%BD%E8%83%8C%E5%8F%B6 轉(zhuǎn)載請(qǐng)保留此鏈接
關(guān)于“白背葉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(wú)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