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理診斷學/排尿異常
醫(yī)學電子書 >> 《物理診斷學》 >> 問診 >> 排尿異常 |
物理診斷學 |
|
尿液在腎臟形成后,經腎盂和輸尿管流入膀胱,當膀胱內尿液達到一定量時,通過神經反射使膀胱逼尿肌收縮而引起排尿。正常的排尿功能需有健全的排尿機構與神經支配、如二者之一有病變均可引起排尿異常。
正常情況下每天排尿1000~2000ml 。如24小時尿量少于400ml,或每小時尿量持續(xù)少于17ml,稱少尿。如24小時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時內完全無尿則稱無尿。如24小時尿量超過2500ml為多尿。排尿異常包括尿痛、尿急、尿頻、多尿、少尿、夜尿、尿潴留、血尿等。
一、常見病因
(一)少尿和無尿 常由于腎臟血液循環(huán)嚴重失調或腎小管、腎小球有嚴重病變所致。
(二)夜尿 主要見于心臟功能不全(夜間安靜休息時心臟功能或血液循環(huán)暫時好轉、排尿量增加)、慢性腎炎(腎臟濃縮功能減退)。
(三)尿潴留 是指尿液滯積在膀胱內未能及時排出,見于尿道狹窄、前列腺肥大、尿道結石、盆腔腫瘤壓迫后尿道及脊髓病變。此應與無尿區(qū)別、無尿(又稱尿閉)則是腎臟嚴重病變或嚴重血循環(huán)失調影響尿液分泌所致。
(四)血尿 正常人尿液中無紅細胞或偶見紅細胞。如離心沉淀后的尿液、鏡檢下每高倍視野有2個以上紅細胞可稱為血尿。輕者尿色正常、須顯微鏡才能查出,稱為顯微鏡血尿。重癥者尿呈洗肉水色至血色,稱為肉眼血尿。
血尿須與血紅蛋白相鑒別。血尿呈鮮紅色,靜置后瓶底有一層紅色沉淀,震蕩時則呈霧狀,顯微鏡檢查可見大量紅細胞;血紅蛋白尿由溶血引起,呈紅葡萄酒色或醬油色,無沉淀,顯微鏡檢查無或偶有少數(shù)紅細胞,但隱血試驗陽性。
(五)尿頻 多伴有尿急尿痛,常見于腎盂腎炎、膀胱炎等、也可見于前列腺炎、膀胱腫瘤、尿酸性過高等。
糖尿病、慢性腎炎、尿崩癥、水腫消退期、應用利尿劑后、精神多飲癥等患者因尿量增多也可引起尿頻。
二、問診要點
注意24小時尿量、夜尿是否增多,尿的顏色(有無濃茶色、醬油色、膿尿、乳糜尿及血尿等)、排尿情況(有無尿急、尿頻、失禁、潴留及疼痛),注意伴隨癥狀。如多尿伴多食多飲是典型糖尿病的癥狀。尿急、尿頻、尿痛是膀胱、尿道的刺激征。
參看
紫紺 | 出血傾向 |
關于“物理診斷學/排尿異常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