梔子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梔子 | 中藥圖典 |
梔子 Zhī Zi |
|
---|---|
別名 | 黃梔子、黃果樹、山梔子、紅枝子、木丹、鮮支、卮子、支子、越桃、枝子、小卮子、黃雞子、黃荑子、黃梔、山黃梔、山梔 |
功效作用 | 清熱,瀉火,涼血。治熱病虛煩不眠,黃疸,淋病,消渴,目赤,咽痛,吐血,衄血,血痢,尿血,熱毒瘡瘍,扭傷腫痛。 |
英文名 | Cape Jasmine Fruit, Fruit of Cape Jasmine |
始載于 | 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 |
毒性 | 無毒 |
歸經(jīng) | 三焦經(jīng)、心經(jīng)、肺經(jīng) |
藥性 | 寒 |
藥味 | 苦 |
梔子:別名黃梔子、山梔、白蟾,是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果實(shí)。目前,梔子的果實(shí)是傳統(tǒng)中藥,屬衛(wèi)生部頒布的第l批藥食兩用資源,具有護(hù)肝、利膽、降壓、鎮(zhèn)靜、止血、消腫等作用,在中醫(yī)臨床常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、扭挫傷 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癥。
【學(xué)名】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
【英文名】Cape Jasmine
【別名】黃梔子、山枝子、白蟾。
【分類】茜草科,梔子屬
【形態(tài)】常綠灌木,高達(dá)2m。葉對生或3葉輪生,葉片革質(zhì),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長5~14cm,寬2~7cm,全緣;托葉2片,通常連合成筒狀包圍小枝?;▎紊谥Χ嘶蛉~腋,白色,芳香;花萼綠色,圓筒狀;花冠高腳碟狀,裂片5或較多;子房下位?;ㄆ?~7月,果期8~11月。
【變種】
大花梔子var.grandiflora Nakai. 栽培變種,花大重瓣,不結(jié)果。
卵葉梔子var.ovalifolia Nakai. 葉倒卵形,先端圓。
狹葉梔子var.angustifolia Nakai. 葉狹窄,野生于香港。
斑葉梔子var. aureo-variegata Nakai. 葉具斑紋。
【習(xí)性與分布】性喜溫暖濕潤氣候,好陽光但又不能經(jīng)受強(qiáng)烈陽光照射,適宜生長在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、輕粘性酸性土壤中,是典型的酸性花卉。
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有栽培。南方各地有野生,生于山坡、路旁,分布于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。
目錄 |
繁殖栽培
土壤:
梔子花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,故土壤的微酸性環(huán)境,是決定梔子花生長好壞的關(guān)鍵。培養(yǎng)土應(yīng)用微酸的沙壤紅土7成,腐葉質(zhì)3成混合而成。將土壤pH值控制在4.0-6.5之間為宜。
溫度:
梔子花的最佳生長溫度為16℃-18℃。溫度過低和太陽直射都對其生長極為不利,故夏季宜將梔子花放在通風(fēng)良好、空氣濕度大又透光的疏林或陰棚下養(yǎng)護(hù)。冬季放在見陽光、溫度又不低于0℃的環(huán)境,讓其休眠,溫度過高會影響來年開花。
水分:
梔子花喜空氣濕潤,生長期要適量增加澆水。通常盆土發(fā)白即可澆水,一次澆透。夏季燥熱,每天須向葉面噴霧2次-3次,以增加空氣濕度,幫助植株降溫。但花現(xiàn)蕾后,澆水不宜過多,以免造成落蕾。冬季澆水以偏干為好,防止水大爛根。
肥料:
梔子花是喜肥的植物,為了滿足其生長期對肥的需求,又能保持土壤的微酸性環(huán)境,可事先將硫酸亞鐵拌入肥液中發(fā)酵。進(jìn)入生長旺季4月后,可每半月追肥一次(施肥時(shí)最好多兌些水,以防燒花)。這樣既能滿足梔子花對肥料的需求,又能保持土壤環(huán)境處于相對平衡的微酸環(huán)境,防止黃化病的發(fā)生,同時(shí)又避免了突擊補(bǔ)硫酸亞鐵,局部過酸對梔子花的傷害。
繁殖:
雖然繁殖梔子花的方法有多種,但最簡便快捷的是漂浮的水插法,首先找泡沫板一塊,并往上打孔,將梔子花當(dāng)年半熟枝剪下,插入泡沫板的孔中,然后將泡沫板放入裝滿水的桶中,將桶放在既能讓漂板穗條遮陰,又能讓陽光照射水桶的環(huán)境,將水溫控制在18℃-25℃之間,梔子花一星期即能長出3厘米以上的根。此方法扦插梔子花,成活率為100%。
家庭盆栽
盆栽用土以40%園土、 15%粗砂、30%廄肥土、15%腐葉土配制為宜。梔子苗期要注意澆水,保持盆土濕潤,勤施腐熟薄肥。澆水以用雨水或經(jīng)過發(fā)酵的淘米水為好。生長期如每隔l0-15天澆1次硫酸亞鐵水或礬肥水(兩者可相間使用),可防止土壤轉(zhuǎn)成堿性,同時(shí)又可為土壤補(bǔ)充鐵元素,防止梔子葉片發(fā)黃。夏季,梔于花要每天早晚向葉面噴一次水,以增切空氣濕度,促進(jìn)葉面光澤。
盆栽梔子,8月份開花后只澆清水,控制澆水量。十月寒露前移入室內(nèi),置向陽處。冬季嚴(yán)控澆水,但可用清水常噴葉面。每年-7月在梔子生長旺盛期將停止時(shí),對植株進(jìn)行修剪去掉頂梢,促進(jìn)分枝萌生,使日后株形美、開花多。梔子花多采用扦插法和壓條法進(jìn)行繁殖,也可用分株和播種法繁殖,但很少采用。扦插可分為春插和秋插。春插于2月中下旬進(jìn)行;秋插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進(jìn)行。插穗選攝2-3年的枝條,截成10-12厘米的段子,留頂上兩片葉子,各剪去一半,然后斜插入插床中,土面上只留一節(jié),注意遮蔭和保持一定濕度,一般 1個(gè)月可生根,1年后移植。南方還有采用水插法繁殖的,即將插穗插在用葦稈編織的圓盤上,任其漂浮在水面上,使其下部在水中生根,再移植栽培。壓條可在4 月清明前后或梅雨季節(jié)進(jìn)行。選三年生母株上一年生健壯枝條,將其拉到地面,刻傷枝條上的入土部位,如能在刻傷部位蘸上200ppm粉劑案乙酸,再蓋上土壓實(shí),則更容易生根。一般個(gè)把月生根后即可與母株分離,到第二年春再帶土移栽。
常見病害:
梔子主要病害有褐斑病、炭疽病、煤污病、根腐病、黃化病等,在室內(nèi),病害全年都可能發(fā)生,嚴(yán)重時(shí)植株落葉、落果或枯死。在病害發(fā)生初期或發(fā)生期施用多茵靈、退菌特等可有效地防治病害。
黃化病的治療
梔子花經(jīng)常容易發(fā)生葉子發(fā)黃的黃化病,黃化病由多種原因引起,故須采取不同措施進(jìn)行防治。缺肥引起的黃化病:這種黃化病從植株下部老葉開始,逐漸向新葉蔓延。缺氮:單純?nèi)~黃,新葉小而脆。缺鉀:老葉由綠色變成褐色。缺磷:老葉呈紫紅或暗紅色。對以上諸種情況,可迫施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。缺鐵引起的黃化病:這種黃化病,表現(xiàn)在新葉上,開始時(shí)葉片呈淡黃色或白色,葉脈仍是綠色,嚴(yán)重時(shí)葉脈也呈黃色或白色,最終葉片會干枯而死。對這種情況,可噴灑0.2%—0.5%的硫酸亞鐵水溶液進(jìn)行防治。缺鎂引起的黃化?。哼@種黃化病由老葉開始逐漸向新葉發(fā)展,葉脈仍呈綠色,嚴(yán)重時(shí)葉片脫落而死。對這種情況,可噴灑0.7%—0.8%硼鎂肥防治。澆水過多、受凍等,也會引起黃葉現(xiàn)象,所以在養(yǎng)護(hù)過程中要特別加以注意。梔子花在冬季室內(nèi)通風(fēng)不良及溫濕度過高時(shí),容易發(fā)生介殼蟲危害,并伴有煤煙病發(fā)生。對介殼蟲,可用竹簽刮除,也可用20號石油乳劑加200倍水進(jìn)行噴霧防治。對煤煙病,可用清水擦洗,或用多菌靈1000倍液進(jìn)行噴灑防治。
梔子花生的介殼蟲一般有兩種,一種是糠介,另一種是吹棉介。煤煙病便是介殼蟲的排泄物滋生細(xì)菌所致。這兩種介殼蟲都是屬刺吸式害蟲。蟲背部表面附有一層臘質(zhì),一般藥物無法穿透,可用吡蟲啉類或其改良劑進(jìn)行噴霧滅殺。每周一次,一般需要2-3次才能滅殺徹底。煤煙病就是黑霉菌感染,噴灑任何藥物都不會自行脫落,必須進(jìn)行擦洗,方可解決。
中藥材
【中藥材學(xué)名】Fructus Gardeniae
【英文名】Cape Jasmine Fruit
【別名】黃梔子、黃果樹、山梔子、紅枝子
【基原】本品為雙子葉植物茜草科 Rubiaceae 梔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干燥成熟果實(shí),其根也可入藥。
[采制貯藏]9~11 月果實(shí)成熟顯紅黃色時(shí)采收,除去果梗及雜質(zhì),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燙,取出,干燥。根夏秋采挖,洗凈曬干。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。
【制法】
梔子:除去雜質(zhì),碾碎。
炒梔子:取凈梔子,照清炒法炒至黃褐色。
【性狀】本品呈長卵圓形或橢圓形,長1.5~3.5cm,直徑1~1.5cm。表面紅黃色或棕紅色,具 6條翅狀縱棱,棱間常有1 條明顯的縱脈紋,并有分枝。頂端殘存萼片,基部稍尖,有殘留果梗。果皮薄而脆,略有光澤;內(nèi)表面色較淺,有光澤,具2~3條隆起的假隔膜。種子多數(shù),扁卵圓形,集結(jié)成團(tuán),深紅色或紅黃色,表面密具細(xì)小疣狀突起。氣微,味微酸而苦。
【化學(xué)組成】含梔子甙(geniposide)、羥異梔子甙(gardenoside)、山梔甙(shanzhiside)、梔子新甙(gardoside)、梔子甙酸(geriposidic acid)、梔子黃素(gardenin)、番紅花甙-Ⅰ(crocin-1)、番紅花酸(cro-cetin)、雞矢藤甙甲酯(scandoside methyl ester)等。
【鑒別】
(1) 本品粉末紅棕色。果皮石細(xì)胞類長方形;果皮纖維細(xì)長,梭形,直徑約10μm,長約至 110μm,常交錯(cuò)、斜向鑲嵌狀排列; 含晶石細(xì)胞類圓形或多角形,直徑17~31μm,壁厚,胞腔內(nèi)含草酸鈣方晶,直徑約8μm。種皮石細(xì)胞黃色或淡棕色,長多角形、長方形或形狀不規(guī)則,直徑60~112μm,長至230μm,壁厚,紋孔甚大,胞腔棕紅色。草酸鈣簇晶直徑19~34μm。
(2) 取本品粉末0.2g,加水5ml,置水浴中加熱3 分鐘,濾過。取濾液5 滴,置蒸發(fā)皿中,蒸干,加硫酸1 滴,即顯藍(lán)綠色,迅速變?yōu)楹稚?,繼轉(zhuǎn)為紫褐色。
(3) 取本品粉末1g,加75%乙醇10ml,置溫水浴中浸 2小時(shí),濾過,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梔子苷對照品,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(yàn)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5μl,分別點(diǎn)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醋酸乙酯-丙酮-甲酸-水(5:5:1:1) 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硫酸乙醇(5→10)溶液,在110℃加熱至斑點(diǎn)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(diǎn)?! ?/p>
中藥化學(xué)成分
果實(shí)含環(huán)烯醚萜類成分:梔子甙(gardenoside),都桷子甙(geniposide),都桷子素龍膽雙糖甙(genipin-1-gentiobioside),山梔甙(shanzhiside),梔子酮甙(gardo-side),雞屎藤次甙甲酯(scandoside methyl ester),都桷子甙酸(geniposidic acid),去乙?;嚾~草甙酸(deacetyl asperulosidic acid),去乙酰車葉草甙酸甲酯(methyl deacetyl asperulosidate),10-綠原酸(chlorogenic acid),3,4-二-O-咖啡酰其奎寧酸(3,-4-di-O-caffeoyl quinic acid),3-O-咖啡?;?4-O-芥子?;鼘幩?3-O-caffeoyl-4-O-sinapoyl quinic acid),3,5-二-O-咖啡?;?4-O-(3-羥基-3甲基)戊二酰基奎寧酸[3,5-di-O-caffeoyl-4-O-(3-hydroxy-3-methyl)glutaroyl quinic acid],3,4-二咖啡?;?5-(3-羥基-3-甲基戊二酰基)奎寧酸[3,4-dicaffeovl-5-(3-hydroxy-3-methyl glutaroyl)quinic acid],藏紅花酸(cro-cetin),藏紅花素(crocin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藏紅花素葡萄糖甙(crocin glucoside)等。還含黃酮類成分:蕓香甙(rutin)以及D-甘露醇(D-mannit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膽堿(choline),二十九烷(nonacosane),葉黃素(xanthophyll)等。
果皮及種子中也含梔子甙、都桷子甙、都桷子甙酸、都桷子素龍膽雙糖甙。
花含三萜成分:梔子花酸(gradenlic acid)A、B和梔子酸(gardenic acid)
葉含梔子甙,都桷子甙,梔子醛(cerbinal),二氫茉莉酮酸甲酯(methyl dihydrojasmonate),乙酸芐檬(limonene),芳樟醇(linalool)等。
根莖含D-甘露醇,齊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豆甾醇(sing-masterol)
【含量測定】
照高效液相色譜法(附錄Ⅵ D)測定。
色譜條件與系統(tǒng)適用性試驗(yàn)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;乙腈-水(15:85)為流動相;檢測波長為238nm。理論板數(shù)按梔子苷峰計(jì)算應(yīng)不低于1500。
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梔子苷對照品適量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,即得。
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0.1g[同時(shí)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(附錄Ⅸ H 第一法)],精密稱定,置具塞錐形瓶中,精密加入甲醇25ml,密塞,稱定重量,超聲處理20分鐘,放冷,再稱定重量,用甲醇補(bǔ)足減失的重量,搖勻,濾過,精密量取續(xù)濾液10ml,置25ml量瓶中,加甲醇至刻度,搖勻,即得。
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,注入液相色譜儀,測定,即得。
本品按干燥品計(jì)算,含梔子苷(C17H24O10)不得少于1.8%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苦,寒。歸心、肺、三焦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
果實(shí):瀉火除煩,清熱利尿,涼血解毒。用于熱病心煩,黃疸尿赤,血淋澀痛,血熱吐衄,目赤腫痛,火毒瘡瘍;外治扭挫傷痛。
根:瀉火解毒,清熱利濕,涼血散瘀。用于傳染性肝炎,跌打損傷,風(fēng)火牙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 6~9g。外用生品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。根1~2兩。
【備注】
(1)用于熱病發(fā)熱,心煩不寧等癥。梔子善能瀉火泄熱而除煩。在外感熱病的氣分癥初期,見有發(fā)熱、胸悶、心煩等癥,可用梔子配合豆豉,以透邪泄熱、除煩解郁。如屬一切實(shí)熱火癥而見高熱煩躁、神昏譫語等癥,可用本品配黃連等瀉火而清邪熱。
(2)用于熱毒、實(shí)火引起的吐血、鼻衄、尿血、目赤腫痛和瘡瘍腫毒等癥。山梔又有涼血止血、清熱解毒的作用,用治血熱妄行,常與生地、側(cè)柏葉、丹皮等配伍;治目赤腫痛,可與菊花、石決明等配伍;治瘡瘍腫毒,可與黃連、銀花、連翹等同用。
(3)本品又能泄熱利濕,可用于濕熱郁頡所致的黃疸、面目皮膚發(fā)黃、疲倦、飲食減少等癥,常與黃柏、茵陳蒿等同用。又用生梔子研末,與面粉、黃酒調(diào)服,有消腫活絡(luò)的作用,可用于跌仆損傷、扭挫傷、皮膚青腫疼痛等癥,為民間常用的“吊筋藥”,尤其適用于四肢關(guān)節(jié)附近的肌肉、肌腱損傷。
(4)梔子,一名山梔,輕清上行,能瀉肺火,去肌表熱,在外感熱病、表里有熱之際,能起雙解的作用;本品苦寒泄降,又能泄三焦火,涼血清心熱,可用于熱病心煩;血熱妄行及熱淋尿血等癥。故山梔既能清氣分熱,又能清血分熱。至于泄熱利濕,可用治黃疸,也是它的特長。本品配黃芩,能瀉肺火;再加淡豆豉,能雙解表里之熱,配以黃芩,能瀉三焦火、清心熱;配以生地、丹皮,能涼血止血,治血熱妄行、吐衄尿血;配以黃柏、茵陳,能清熱利濕,治濕熱黃疸。過去在臨床應(yīng)用方面有山梔皮去肌表熱、山梔仁清心熱的用法,現(xiàn)在上海地區(qū)已予簡化,均用整個(gè)梔子,不再分梔皮、梔仁。
【摘錄】《中國藥典》
歷代本草著作論述
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:味苦,寒。主治五內(nèi)邪氣,胃中熱氣,面赤酒齄鼻,白癩,赤癩,瘡瘍。
《名醫(yī)別錄》:大寒,無毒。主治目熱赤痛,胸心大小腸大熱,心中煩悶,胃中熱氣。
《藥性論》:殺 蟲毒。去熱毒風(fēng),利五淋,主中惡,通小便,解五種黃病,明目,治時(shí)疾,除熱及消渴口乾,目赤種病。
《開寶本草》:味苦,大寒,無毒。療目熱赤痛,胸中心大小腸大熱,心中煩悶,胃中熱氣。
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仲景及古今名醫(yī)治發(fā)黃,皆用梔子,茵陳、甘草、香豉四物作湯飲。又治大病后勞復(fù),皆用梔子、鼠矢等,利小便而愈。其方極多,不可勝數(shù)。
《本草衍義》:仲景治發(fā)汗吐下后,虛煩不得眠。若劇者,必反覆顛倒,心中懊惱,梔子豉湯治之。虛,故不用大黃,有寒毒故也。梔子雖寒無毒,治胃中熱氣,既亡血、亡津液,腑臟無潤養(yǎng),內(nèi)生虛熱,非此物不可去,張仲景《傷寒論》已著。又治心經(jīng)留熱,小便赤澀,去皮山梔子、火炮大黃、連翹、甘草炙,等分,末之,水煎三二錢匕,服之無不效。
《藥類法象》:治心煩懊惱,煩不得眠,心神顛倒欲絕,血帶,小便不利。
《藥性賦》:味苦,性大寒,無毒。沉也,陰也。其用有二:療心中懊憹顛倒而不得眠,治臍下血滯小便而不得利。易老云:輕飄而象肺,色赤而象火,又能瀉腫中之火。
《湯液本草》:氣寒,味微苦,性大寒,味薄,陰中陽也,無毒。
《象》云:治心煩,懊憹而不得眠,心神顛倒欲絕,血滯,小便不利。杵細(xì)用。
《心》云:去心中客熱,除煩躁,與豉同用。
《珍》云:止渴,去心懊憹煩躁。
《本草》云:主五內(nèi)邪氣,胃中熱氣,面赤,酒皰齇鼻,白癩、赤癩,瘡瘍。療目熱赤痛,胸心大小腸大熱,心中煩悶,胃中熱氣。
仲景用梔子治煩,胸為至高之分也。故易老云:輕浮而象肺也,色赤而象火,故能瀉肺中之火。《本草》不言吐,仲景用此為吐藥。梔子本非吐藥,為邪氣在上,拒而不納,故令上吐,邪因得以出。《經(jīng)》曰:其高者因而越之,此之謂也?;蛴脳d子利小便,實(shí)非利小便,清肺也。肺氣清而化,膀胱為津液之府,小便得此氣化而出也?!侗窘?jīng)》謂治大小腸熱,辛與庚合,又與丙合,又能泄戊,其先入中州故也。入手太陰。梔子豉湯治煩躁,煩者氣也,燥者血也。血主肺,血主腎。故用梔子以治肺煩,用香豉以治腎躁。躁者懊憹不得眠也。少氣虛滿者加甘草。若嘔噦者加生姜、橘皮。下后腹?jié)M而煩,梔子厚樸枳實(shí)湯。下后身熱微煩,梔子甘草干姜湯。梔子大而長者染色,不堪入藥。皮薄而圓,七棱至九棱者,名山梔子,所謂越桃者是也。
《衍義》云:仲景治傷寒,發(fā)汗吐下后,虛煩不得眠。若劇者必反復(fù)顛倒,心中懊憹,以梔子豉湯治虛煩。故不用大黃,以有寒毒故也。梔子雖寒無毒,治胃中熱氣。既亡血,亡津液,臟腑無潤養(yǎng),內(nèi)生虛熱,非此不可除。又治心經(jīng)留熱,小便赤澀。去皮梔子火煨,大黃、連翹、甘草炙,等分末之,水煎三錢匕,服之者無不效。
仲景《傷寒論》及古今諸名醫(yī),治發(fā)黃皆用梔子、茵陳、香豉、甘草,四物等分,作湯飲之。又治大病起,勞復(fù),皆用梔子、鼠矢等湯,并利小便而愈。其方極多,不可悉載。用仁去心胸中熱,用皮去肌表熱。
《本草衍義補(bǔ)遺》:屈曲下行降火,又能治塊中之火?!侗静荨吩疲喝岫撅L(fēng),利五淋,通小便。又云:梔子雖寒無毒,治胃中熱氣。即亡血、亡精液,臟腑無潤養(yǎng),風(fēng)生虛熱,非此物不可去之。
《本草發(fā)揮》:成無己云:苦以通之。梔子之苦,以涌虛煩。
潔古云:性寒味苦,氣薄味厚,輕清上行,氣浮而味降,陽中陰也。其用有四:去心經(jīng)客熱,除煩躁,去上焦虛熱,療風(fēng)熱,是為四也。又云:梔子氣寒,味微苦。治心煩懊憹,煩不得眠,心神顛倒欲絕,血滯,小便不利。又云:苦,純陽,止渴。
《本草綱目》:治吐血、衄血、血痢、下血、血淋,損傷瘀血,傷寒勞復(fù),熱厥頭痛,疝氣,湯火傷。
《本草新編》:梔子,味苦,氣寒,可升可降,陰中陽也,無毒。入于肝、肺,亦能入心。有佐使之藥,諸經(jīng)皆可入之。專瀉肝中之火,其余瀉火,必借他藥引經(jīng)而后瀉之也。止心脅疼痛,瀉上焦火邪,祛濕中之熱,消五痹黃病,止霍亂轉(zhuǎn)筋赤痢。用之吐則吐,用之利則利??蔀槌甲糁帲豢梢詾榫?。雖然山梔未嘗不可為君也。當(dāng)兩脅大痛之時(shí),心君拂亂之后,茍不用山梔為君,則拂逆急迫,其變有不可言者矣,用山梔三五錢,附之以甘草、白芥子、白芍、蒼術(shù)、貫眾之類,下喉而痛立止,亂即定,其神速之效,有不可思議者。然則山梔又似君臣佐使而無不宜者,要在人善用之,而非可拘泥也。
參看
|
關(guān)于“梔子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