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鼻疽
A+醫(yī)學百科 >> 類鼻疽 |
類鼻疽是由類鼻疽伯克式菌所感染的疾病,是人畜共有的傳染病,但人不會將此細菌傳染給其他人或動物,動物也不會傳給人或動物,主要以東南亞、大洋洲北部等熱帶地區(qū)為主要流行區(qū)域。類鼻疽病主要的傳染途徑,是由于皮膚傷口接觸到收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,但也可能經由吸入、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,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。類鼻疽主要侵犯的器官是肺部,常造成肺炎、肺部空洞,也可能侵犯肝、脾、腎、皮膚等器官,其臨床癥狀表現(xiàn)差異很大,從不顯性感染到致命率極高的敗血病都有可能;其他的臨床癥狀包括惡寒、發(fā)熱、咳嗽、血痰、下痢、出血斑等?! ?/p>
目錄 |
病原
類鼻疽假單孢菌(Pseudomonas pseudomallei)為革蘭陰性菌,大小12~20um04~05um,有端鞭毛6~8根。在血瓊脂上生長良好,緩慢溶血。本菌能使包括海洋動物在內的哺乳動物以及某些鳥類。實驗動物中的金黃地鼠和豚鼠敏感,小白鼠不敏感。本菌外毒素為壞死毒素,內毒素具有免疫原性,其毒素可能是一種酶的作用。本菌有兩種類型的抗原,1型具有耐熱及不耐熱抗原,主要存在于亞洲。2型僅具有不耐熱抗原,主要存在于澳洲和非洲。國內間的交往頻繁,本病自然疫源地 分布面有擴大的趨勢。
儲存宿主
類鼻菌假單孢菌侵襲動物的范圍極其廣泛。野鼠、家鼠、豚鼠、兔、貓、狗、綿羊、豬、野山羊、家山羊、牛、馬非人靈長類,駱駝、樹袋鼠和鸚鵡都可以自然感染。家畜中以豬和羊易感。細菌可隨感染動物的遷移而擴散,并污染環(huán)境,形成新的疫源地。
傳播途徑
人主要經傷口或呼吸道感染,引起急性和慢性疾患。臨床表現(xiàn)復雜多樣,患者如不及時診斷和合理治療,病死率很高?! ?/p>
潛伏期和傳染期
潛伏期通常為3~4天,但有的長達數年。
在傳染期期間,患者臨床表現(xiàn)可分為三種類型:1、急性敗血型 細菌隨血行散布到肺、肝、脾、腎、淋巴結、腦、骨、前列腺、皮下等器官組織,形成多發(fā)性膿腫。常伴有肺炎、腎衰竭、腦膜炎以及皮下膿腫等癥,病死率可高達90%,即使使用抗生素治療,仍有30%死亡。2、亞急性型 感染常局限于1~2個組織器官,常見有肺炎、肺膿腫、膿胸、肺肉芽腫、腎盂腎炎、前列腺炎、肝、脾膿腫、皮膚潰瘍、蜂窩織炎等。病程數周至數月不等。 3、慢性型 由急性型或亞急性型遷延而來,病程數年或數十年,主要為肺部損害。本病由人傳給人罕見。
類鼻疽為臺灣第四類法定傳染病。 |
|
關于“類鼻疽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